骨纤维的结构不良
定义: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纤维---骨病变,以正常的板层松质骨被异常的纤维组织所替代为特点,该纤维组织含有小的、异常排列的、不成熟的编织骨小梁,该小梁是由纤维间质化生而来。分为单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和多骨性纤维结构不良。
发病率:单骨型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;多骨型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,是男性的2倍。
好发部位:可发生于任何骨。单骨型常发生于股骨(股骨颈最多)、胫骨、肋骨和颅底,病灶位于骨的中心,在儿童期不侵犯骨骺,在成人期不侵犯骨的关节端;多骨型分布在不同的骨骼内,常发生于骨盆,其次为长骨、颅骨和肋骨,股骨近端是常见的发生部位,明显的好发于身体的一侧
症状:疼痛伴局部肿胀和畸形;年龄非常小时,伴有内分泌异常常为首发表现,多骨型伴有内分泌紊乱和皮肤色素沉着,则被称为Albright-McCune综合征,仅累及女孩,表现为性早熟。多骨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病理性骨折,当骨折发生在股骨颈时常引起“牧羊人拐杖”样畸形。
影像学表现:X线表现:有四种:1、囊性改变,膨胀性生长单囊状透亮区,边缘硬化而清晰,骨皮质菲薄,外缘光滑,囊内有斑点状致密影。2、毛玻璃性改变:正常骨纹理消 失,髓腔密度如毛玻璃性。3、丝瓜筋性改变:骨膨胀增粗,皮质变薄,骨小梁粗大扭曲,4、虫噬性改变。
MRI上,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表现差异较大,一些病变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,另一些病变在T1加权像上是低信号,在T2加权像上是混杂信号或高信号。
鉴别诊断:单骨型应与内生软骨瘤、硬纤维瘤、单纯性骨囊肿、动脉瘤样骨囊肿、髓性骨梗死鉴别;多骨型应与内生软骨瘤病和神经纤维瘤病鉴别
诊疗程序:门诊查体、病史→X片→CT、MRI→手术→病理
治疗方法:
1、手术方式:骨水泥填充缺损病灶、同种异体骨结构植骨、异种骨填充植骨、人工替代骨(含骨生成诱导因子)结合异种骨植骨、自体骨结构植骨、人工半髁关节成型(置换)、特制人工关节置换等
2、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:丁卡磷酸二钠、帕米磷酸二钠、因卡磷酸二钠等
来源:北京301医院骨科 王威